求职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做好就业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求职过程中,无论是职业目标的确定、就业决策的选择、求职材料的撰写,都是以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为基础的。
就业信息可以分为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前者包括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宏观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政策、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相关行业或部门需求情况、职业发展趋势等。这对确立个人的择业方向有着重大意义。后者指具体的就业需求信息,如哪些单位有招聘需求、要求什么应聘条件、单位简况、发展机会、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等。这些是毕业生就业必须收集的具体信息。
收集信息时可以全方位收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也可以定向收集与自己职业方向和求职行业范围相关的信息,或者是定向收集与自己意向就业地区相关的信息。具体行动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一、搜集就业信息的几种渠道
1.充分利用本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与社会各有关单位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并在与用人部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人才需求动态和信息,是毕业生重要的求职信息源。从学校就业部门获取的需求信息,针对性强,可信度高,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2.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积极参加“双选会”“招聘会”。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人才服务机构,是沟通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业机构。毕业生可通过他们组强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交流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活动获取需求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取信息。一些用人单位常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介绍本单位的现状、发展前景,公布人才需求信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信息传播面广,竞争性强,时效快,而且内容不具体,如果选用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
4.有效利用网络。这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快捷的获得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通过许多人力资源网站,你可以随时查询数万条有效信息。所有的工作类别和需求都可以在网络上搜寻,同时可以直接把履历表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对方,求职者也可以经由网络了解公司的背景资料、营运状况等,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应聘。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的不可过滤性,我们使用网络信息时需要甄别信息,以免跌入就业的陷阱。
5.利用家庭和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从学校老师、上届学友、父母、亲友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中也可以获得需求信息,这种信息针对性更强,通常具有毕业生所希望的行业或区域的定向性,对用人单位的了解更具体,易于双向沟通,因而择业成功率较高。
6.通过社会实践和各种实习获得信息。在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实践中,对相关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解,也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就业信息。
二、就业信息的筛选及处理
一般地说,毕业生通过上述渠道所收集到的原始就业信息都比较杂乱,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无用的,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际情况和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筛选处理,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就业服务。
(一)筛选处理就业信息的原则
1.重点性原则。将收集到的所有就业信息进行比较,初步筛选之后,把重点信息选出,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信息则仅作参考。
2.适应性原则。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毕业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
3.实效性原则。搜集到就业信息后,应适时使用,以免过期。
(二)筛选处理就业信息的方法
1.查重法,即剔除重复的信息。
2.时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就业信息资料。较新的取,较旧的舍。
3.类比法,将职业信息按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域、待遇等分类,接近自己需求和自身条件的留下参考备用,否则放弃。
4.评估法,这是一种需要有专业知识、有经验的人士作评估的方法,可请所在学院的专职就业老师或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帮助进行。
三、警惕虚假就业信息
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在搜集、加工、整理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警惕,识别招聘骗局和各种虚假信息。毕业生可参考以下几点以避免跌入虚假就业信息的陷阱:
1.可以在“google”或者“百度”中输入公司的名称,查找公司相关信息,若没有这个企业的相关信息或信息很少并很模糊,则尽量小心。
2.拨打当地114查号台,查询该公司电话,然后再请人事部门确认招聘信息中提供的联系电话和联系人,以确认是否属实。
3.注意收集公司的注册资金、公司人数、信誉度等信息,如果资金少、人员少、美誉度低则要加以注意,慎重选择。
4.如果去公司面试,可暂时不与公司联系人联系,先去公司看一下,了解一下公司情况之后,再决定是否与公司联系人联系。
5.如果面试地点偏僻,面试人员少甚至工作人员都没几个,那就得注意是否为皮包公司或者传销了,应尽快离开。
6. 女同学在去外地找单位时,要结伴出去,不要单独外出,注意保护自己。
7.对一些外地的三资企业、在网上相关信息少的单位及待遇非常高的用人单位,要三思而后行。如在当地有亲戚、朋友可拜托他们先搜集一下信息,然后再作打算。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张秋山、王宪明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